于当时的PLC只能取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,功能于逻辑运算、计时以及计数等,所以称为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”。伴随着微电子技术、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,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不断增强。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(NEMA)于1980年正式将其命名为“可编程序控制器”,简称PC,由于这个名称和个人计算机的简称相同,混淆,因此在我国,很多人仍然习惯称可编程序控制器为PLC。可以说PLC是在继电器控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。
由于PLC具有易学易用、操作方便、性高、体积小、通用灵活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,因此,PLC很快就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能增强,功耗和体积减小,成本下降,性提高,编程和故障检测为灵活方便,而且随着远程I/O和通信网络、数据处理和图像显示的发展,已经使得PLC普遍用于控制复杂生产过程。PLC已经成为工厂自动化的三大支柱(PLC、机器人和/CAM)之一。
1.1.2 PLC的主要特点
PLC之所以高速发展,除了工业自动化的客观需要外,还有许多适合工业控制的特优点,它较好地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中普遍关心的、、灵活、方便、经济等问题,其主要特点如下。
(1)抗干扰能力强,性高
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中,使用了大量的中间继电器、时间继电器,由于器件的固有缺点,如器件老化、接触不良、触点抖动等现象,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性。而在PLC控制系统中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完成,因此故障大大减少。
此外,PLC的硬件和软件方面采取了措施,提高了其性。在硬件方面,所有的I/O接口都采用了光电隔离,使得外部电路与PLC内部电路实现了物理隔离。各模块都采用了屏蔽措施,以防止辐射干扰。电路中采用了滤波技术,以防止或抑制干扰。在软件方面,PLC具有良好的自诊断功能,一旦系统的软硬件发生异常情况,CPU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,以防止故障扩大。通常PLC具有功能。
对于大型的PLC系统,还可以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者三CPU构成表决系统,使系统的性进一步提高。
(2)程序简单易学,系统的设计调试
PLC是面向用户的设备,PLC的生产厂家充分考虑到现场技术人员的技能和习惯,可采用梯形图或面向工业控制的简单指令形式。梯形图与继电器原理图很相似,直观、易懂、易掌握,不需要学习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和语言。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室设计目前,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机床、控制系统、自动化楼宇、钢铁、石油、化工、电力、建材、汽车、纺织机械、交通运输、
SIEMENS沈阳模块全国一级总代理